丹霞街道黄屋村紧紧把握“百千万工程”这一机遇,将其作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乡村风貌焕新升级、产业规模发展壮大、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村风貌焕新颜
精绘蓝图,焕新乡村风貌。为绘就科学合理的乡村发展蓝图,黄屋村特聘请韶关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入村庄进行实地调研,精心制定综合编制规划,从整体布局到细节雕琢,为黄屋村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在农房建设管理和风貌管控方面,黄屋村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每一个环节都严守标准红线,以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乡村建设的典范。
环境提质,宜居底色更亮。黄屋村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为突破口,累计整治各类土地超1800平方米,清理垃圾520余车,清除房前屋后、卫生死角600余处,拆除破旧泥砖房103余间。漫步在黄屋村,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黄屋村目前栽种了木棉、黄花风铃木等树苗4014棵,四小园51个,美丽庭院60个,乡村小道干净整洁,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也变得更加幸福美满。为支持推进绿美建设,断石村小组村民自愿让出土地4000平方米,主动放弃青苗补偿,组织村民投工投劳砍伐清除沿河遮挡视线的竹子,规划建设滨江步道公园,将滨河空间打造为集休闲旅游、观赏、授课功能于一体的研学体验区。
产业发展添活力
黄屋村立足自身资源,创新思路,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借助丹霞山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民宿产业,现已形成广东六大特色民宿群之一的瑶塘村民宿集群。
目前,瑶塘新村已拥有特色民宿44家,其中国家乙级旅游民宿2家、首批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2家、韶关市星级乡村旅游民宿25家。青湖塘民宿集群拥有国家丙级旅游民宿1家。2025年,瑶塘新村民宿年均租金8万元以上,90%以上村民实现当地就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元。今年建设营业的“临丹望山”民宿项目为瑶塘村民宿集群注入了高端活力。位于卜古岭村小组和谢屋村小组的东方文旅丹霞高端民宿项目预计八月进场施工,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精品民宿,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民宿的层次和内涵。与民宿业态形成互补的是,黄屋村依托锦江资源布局的酒店项目锦江畔酒店的落地,满足了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随着住宿业规模不断扩大、业态持续升级,不仅带动了本地村民就业增收,更凭借丹霞山文旅的吸引力和乡村发展的良好态势,吸引了不少外来人才前来就业创业,为当地的民宿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农旅融合,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9月,丹霞街道盘活黄屋村瑶塘组56亩闲置低效果园,引进公司开发建设“溪望田野”生态农场项目,为村小组增加收入4.5万元。该项目集农耕体验、亲子研学为一体,2025年5月正式运营,成为瑶塘村旅游经济新亮点。此外,利用国道边和老马屋组地理位置优势,引进农业主体种植大棚草莓2处共15亩,吸引大量游客和本地群众前来采摘,促进了农户、民宿和餐饮经营者增收。
文旅供给促振兴
假日经济,激活乡村消费。充分发挥祥源文旅集团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依托丹霞山资源,把握不同假期特点打造特色活动,通过灯光秀、夜间演艺等项目点亮夜间消费,形成“全假期覆盖、日夜态联动”的假日经济格局,让节假日的丹霞山人气爆棚。这股热潮强势辐射黄屋村,村里农家乐节假日座无虚席,民宿早早预订一空,土特产摊位前人潮涌动,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需求随假期集中爆发,成为村民增收的“黄金引擎”。
生态文化,双驱赋能振兴。2025年,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入选广东“绿美保护地游线路”,“红韵匠心・环丹非遗传承之旅‘同步跻身省文旅’宝藏清单”。这双重荣誉,是“百千万工程”激活乡村文旅振兴的鲜活印证。线路以丹霞山为生态地标,深度融合地质奇观、红色基因与非遗技艺,将生态与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
“文旅+体育”,融合孕育新机。随着景区影响力不断扩大,环丹霞山自行车赛、丹霞山50公里徒步赛、丹霞山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接连举办,让黄屋村更紧密地融入丹霞山文旅大场景。村民不再局限于单纯提供接待服务,而是积极参与到特色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链环节,实现“多元经营”转型,在家门口就能分享文旅创新红利,不少人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留住了人气与活力。2025年3月总投资10亿元国际飞碟射击训练中心(韶关基地)开工,这是一座以国际飞碟训练中心为主体,辅以射箭、弹弓、运动健身、无人机飞行、考证、研学为一体的体育训练综合基地。一期工程预计今年9月完工,完工后将作为辅助靶场直接服务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大湾区全运会)。未来,将吸引更多体育爱好者,拓宽乡村振兴路径。
网络强村赋动能
流量赋能,打开农旅新局。黄屋村以“网络强村”为抓手,积极响应“网络名人进村联建”行动,签约“善美韶关”网络推荐官、网红达人的流量优势,以短视频、直播为载体,让乡村风光、特色风物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网,构建起“线上种草、线下消费”的农文旅融合新模式,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网络动能,让乡村振兴在流量加持下加速推进。
车间联网,双向发力强村。为进一步强化网络赋能实效,黄屋村精准布局乡村振兴车间这一关键载体。2023年12月,黄屋村村委会通过土地流转盘活村委会旧楼资源,建成一个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集产品展示、加工、设计、电商功能于一体的产业体验场所,结合拥有与91.3万粉丝的“村晓阿锐”直播车间共同推广销售产品,年产值约50万元。这一实践既让村集体经济借网增收,更以“网络+产业”的融合路径,为乡村振兴找到了可持续的强村密码,彰显了网络强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鲜活力量。
丹霞街道黄屋村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三年来实现了华丽转身,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民生福祉节节攀升。2024年黄屋村集体收入45万元,至2025年底村集体收入预计达80万元。未来,黄屋村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不断探索创新,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奋勇前进,努力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