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韶关文化产业平台 ( 社会服务机构 ) 社会组织顾问平台D站!
头条  >  韶关发展  >  抗战期间英国人李约瑟一行来到韶关开启教育考察行程
抗战期间英国人李约瑟一行来到韶关开启教育考察行程
3 天前   浏览:621   来源:韶关头条

抗战期间

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

东吴大学、省立文理学院

私立培正培道中学等

一批大中专院校迁至韶关及周边办学


1944年4月

英国人李约瑟一行来到韶关

开启教育考察行程

烽火下的韶关“华南高校”

让一行人为之震惊

山谷里书声琅琅

师生们在泥地上整齐地做早操

天文望远镜对准星辰

……



01




李约瑟是谁?


李约瑟(Joseph Needham),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早年深耕于生物化学,受其学生、留学剑桥中国学生鲁桂珍等人影响,从上世纪30年代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浓厚兴趣,并在此后数十年,致力于中国古代宗教、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文明史研究,由其主导编撰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原名《中国的科学与文明》),首次打破了“西方中心论”,并客观论证与评价了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他曾提出“为何近代科学不在中国而在欧洲产生?”这一问题,后世称为“李约瑟之问”“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



02




他为何冒险逆行

来到韶关


1942年秋,受聘于英国皇家(科学)学会的李约瑟,奔赴硝烟迷漫笼罩的战时中国开展国际科学合作交流,在重庆建立一个由中英双方主导的援华科学教育机构——中英科学合作馆,为抗战中国的科学家们,提供包括:科学仪器设备、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帮助。李约瑟亦从1943年起,亲赴中国大西北进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考察,并在中国大西南进行抗战教育院校参访。


1944年初,李约瑟开启抗战中国东南行参访,粤北韶关是其东南之行的第二站。


1944年4月18日,李约瑟携学生鲁桂珍与翻译黄兴宗等一行,在结束贵州浙江大学参访行程,乘粤汉铁路火车抵达粤北曲江仙人庙,于19日,开启了对位于曲江大村的私立岭南大学为期三天的参访行程。期间,李约瑟等受到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等人欢迎,李约瑟先后参观了校园,并应师生邀请在学校举办了多场讲(课)演,体验了师生们的生活。在那里,李约瑟留下了众多校园的真实照片记录。


李约瑟拍摄的岭南大学师生在校园做早操。


4月21日,李约瑟一行转往距大村不远的仙人庙横岗东吴大学。时受代校长沈体兰安排,东吴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吴大琨作为校方翻译,接待了李约瑟一行;22日,李约瑟因犯胃疾,接受岭南大学医学院医务室医嘱,到医学院附属医院——曲江河西循道医院住院治疗,吴大琨作为翻译随同陪护;期间,二人在茶馆中持续进行交流,并逛韶城旧书店,李约瑟“汉学”功底令吴大琨感到佩服,并向其推荐购买包括《资治通鉴》《四库全书提要》等丛书。


27日上午,李约瑟病愈离开医院,乘火车抵达乐昌坪石镇。在参访岭南大学农学院后,于28日下午,前往距离坪石镇30多华里的湖南宜章粟源堡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开启国立中山大学一周参访考察行程。在农学院,李约瑟邂逅了青年学者梁家勉,梁家勉深厚的中国古农史功底与认知,令李约瑟折服,二人交流持续占用参访的一天时间,直至30日上午;下午,李约瑟从农学院返回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老坪石镇。李约瑟评价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是在中国游历中所见到的,在研究和教学方面,最大最好的一所农学院。


5月1日—3日,李约瑟先后参访、考察了坪石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1日上午,其应文学院邀请,在中大礼堂为学生作《中西科学发展史比较观》演讲,下午李约瑟至武阳司中华文化学院继续进行讲演,“讲演凡两小时余,条理详明……听众毫无倦容,讲毕掌声雷动……”(当时的《正谊周刊》杂志刊载消息);2日,李约瑟先后参访塘口的理学院,并参观天文台,李约瑟评价道:“在中国所有的大学中,只有(国立)中山(大学)维持着一个观(气)象台,在那个非凡的女台长邹仪新指导之下,约有十二个学生。教学工作就凭着一只六寸径的赤道望远镜进行,他们架设一座经纬仪,用作天顶望远镜,从时间和星的方位来测定纬度。”


在参访管埠师范学院后,转往三星坪工学院参观土木工程系实验室,参观师生制作的公路桥梁模型,又转往车田坝法学院考察,李约瑟在此邂逅了时任中山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王亚南,期间,两人先后在李约瑟居住旅馆,就近代工业没有在中国兴起及旧中国官僚政治等话题,进行了二次长谈。


李约瑟拍摄邹仪新在坪石天文台处抄写观察数据。


李约瑟拍摄国立中山大学坪石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学生制作桥梁模型。


5月4日,李约瑟一行结束了对坪石镇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区的考察,乘粤汉铁路火车自坪石到乐昌(城区),继续参访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期间,李约瑟一行先后参观了乐昌水南中大医院门诊部与住院部,5月5日,离开乐昌,乘粤汉铁路火车返回曲江,再换乘考察团专用汽车,转往南雄入赣,经瑞金前往福建长汀考察。


李约瑟拍摄国立中山大学乐昌河南水医学院建筑。


6月3日,李约瑟一行完成赣南、福建等地参访,返抵南雄,后再次至曲江(韶关)火车站。并于6月4日乘火车返往乐昌,因衡阳会战正酣,铁路交通线时通时断,6月5日,离韶北上衡阳,转往桂林。至此,李约瑟一行结束粤北参访考察。



03




搭建中西“学术桥梁”


从4月18日李约瑟一行抵韶,开启粤北院校参访,至5月5日一行人结束粤北参访离韶,十余天的粤北之行,对粤北华南教育的影响意义重大。


李约瑟在曲江换乘中英科学合作馆自驾车辆。


为抗战时期粤北华南教育打开了一扇国际交流的窗口。抗战时期孤悬于粤北山区的华南教育,因战事影响以及援华国际交通线的中断,尤其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期,国际的科学、学术交流基本处于停滞。在粤北之行中,李约瑟在岭南大学举办了多场讲(课)演,并与师生进行座谈;在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商谈了中英科学研究合作事宜,与稻作专家丁颖、青年学者梁家勉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李约瑟粤北之行为抗战时期的华南教育打开了国际交流的窗口。


为李约瑟开启中国文明史研究拉开了序幕。抗战时期,李约瑟到访粤北华南教育院校,开启了中国文明史研究的序幕。据吴大琨回忆录载:“李约瑟访问东吴大学时,他正开始为他的世界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拟写提纲,有许多问题找我讨论。我尽我所知,提出了我的看法……;在我们讨论中,我也谈到了马克思的一些见解,所以他对我的印象比较深。”


为“李约瑟之问”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据王亚南在其所撰《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序言中回忆:“一九四三年(应为1944年),英国Prof.Needham 因为某种文化使命……;临到分手的时候,他突然提出‘中国官僚政治’这个话题,要我从历史与社会方面,作一扼要解释……;当时虽然以‘没有研究,容后研究有得,再来奉告’的话敷衍过去,但此后却随时像有这么一个难题,在逼着我去解答……”,在此之后的数年中,王亚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经济结构作为研究中国官僚政治的切入点,陆续发表了17篇相关学术文章,对“李约瑟之问”的关键性环节进行科学理性的思考,形成“王亚南解答”。


李约瑟作为架起中西方两种文明交流桥梁的“第一人”与国际友人,为抗战中国的科学、教育,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的坚守、坚持,表现出的敬佩与赞赏,让国际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并让其坚定地站到中国人民一边,在其后的数十年时间,致力于为中国科学发展史研究与发声。


正如其所说

人们总以为科学是西方的专利

与中国毫无关系

实在大错特错……

我此生最大的用心

就是还给中国科技一个公道

头条号
韶关头条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