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厨宗师”、澳门餐饮业教父——梁奀先生,出生于澳门,扬名于世界,但祖籍是广东省中山市。“我妈妈是中山疍(dàn)家人,父母年轻时便去了澳门。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做的美食有薏米糖水、甜糯米饭、暑天的冬瓜水……”带着记忆中的味道,梁奀先生娓娓道来……讲述着他的传奇人生。

这是一名当年送外卖的小子,如何成为大厨师的真实故事。
奀,发音为en,意为不大,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多见。梁奀先生,身材确实不大,被家人称作“奀仔”。但他的志向、他的作为、他的名气、他的厨绩,在澳门餐饮界当数老大。

梁奀先生,1946年出生,祝健康长寿!祖籍广东省中山市,澳门饮食业工会会长,澳门烹饪协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会——会员,澳门文华东方酒店行政总厨,澳门中厨协会理事长。澳门饮食服务厨艺培训中心——主任,法国厨皇会荣誉会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广东省中式烹调师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组成员,广东厨委会顾问。
2007年,荣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专业功绩勋章”。
2018年11月,第五届“新新杯”十大南粤厨王盛宴中,荣获“南厨宗师”称号。
【头顶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1960年,梁奀刚满14岁小学毕业。九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因为家穷,他的双胞胎妹妹,从小被送给他人抚养。就凭父亲当搬运工,母亲造炮仗,维持一家生计。

他的第一份职业,是在沙梨头一家铸造厂,当模工学徒。
14岁时,从澳门劳工子弟学校,结束小学学业后,他为帮忙补贴家庭生计,在铸造厂做了两个月童工,后进入餐饮业送外卖。“那时我还不会骑单车,全靠走路。” 梁奀先生说。
两个月后,由叔伯友人介绍,他进入当时位于——澳门蓬莱新街,门庭若市的华记饭店送外卖。而后,他又转入更具规模的新桥南记饭店,做“大外卖”。这是澳门街的一项“老行当”,既考验体力,也考验技术。需要在家中置办隆重宴席的澳门人,会让饭店送来一桌酒菜。外卖员需在头顶上,举一个重达十斤的木托盘,盛着八九道菜肴,送至客人家中。

1960年时期的华记饭店相当兴旺,不少社会名流,影星艺人都是常客。少不更事的他,曾经因为见到诸如邓碧云之类的人,雀跃不已。当时,只贪好玩,并未想要从事烹饪而有一技之长。
一年后(即1961年),他转入新桥的南记饭店送外卖。南记饭店由当时饮食业前辈陈南先生开设,亦可谓是当年饮食业中的翘楚。当年送外卖,绝对是体力的考验,一桌十多个菜,放在大木托盘里,由送外卖者以头顶送货。连续数月的送外卖生涯,使正在发育中的他,在头顶上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被压平的头顶。

日久生情,他逐渐对厨艺有所喜好。在送外卖之余,他在厨房中帮忙干点杂活。厨艺也在这个时间打下了基础,当时个头不大的他,未有“砧位”的机会。于是,便利用当伙头的机会一展身手。他不能仿效大师傅,以单手扬起十几斤重的大铁锅,于是自创一招“双龙出海”,双手齐来。
经过年余的苦练,他由友人介绍,进入澳门老字号的李康记饭店,不过仍然重操旧业——送外卖。
【20多年前,接触烹饪新流派!】
在20世纪中叶的澳门饮食业,正面临着传统与创新流派的冲击,他在皇宫与李康记之间,抱着尝新的意念两进两出,由“打荷”到“上杂”到“二锅”,开始凭着慢慢积累的经验,晋升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师傅。

20世纪60年代,金冠酒楼的开设,开创了澳门饮食业的新纪元。当年,金冠酒楼的兴旺,亦在澳门饮食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由省港澳名厨周春先生主理。
“人往高处走”,他尝试投考金冠酒楼。他大胆地毛遂自荐,幸运的是东家,在他与一名香港师傅之间,选择了这名地道的澳门仔,虽然只当 “三锅”。然而,大酒楼与小饭店仔不可同日而语,层次自是不同。他处心积虑地摸熟了,新香港流派的烹调技巧,尽管这期间也曾在金冠酒楼,及李康记饭店之间两进两出,但学艺之心不变。终于,当年颇负盛名的翠园酒家因“头锅”离任,他由金冠酒楼调往翠园酒家主理厨政,置身管理阶层。
福临门酒楼,是澳门最高档酒楼之一,在当地有“富豪饭堂”之称。

1981年,梁奀先生,出任福临门酒楼行政总厨,其精湛厨艺在澳门饮食界,不时为之传颂,澳门厨艺界——从此冉冉升起一颗璀璨的新星。
梁奀先生,能有今天的成就,他要感谢当年一位香港大厨说的话:“你们澳门土佬,有什么用!”一言激发,使他誓言要有所成就。尽管如此,他仍感谢不少香港大厨的教导:“澳门厨师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少还是香港师傅栽培教导的结果。”饮水思源,他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蛇羹欠蛇肉,全凭师傅搭救!】
凭着在行业中的资历与威信,梁奀先生在1983年,创立并当上了澳门中厨协会理事长,多次带队到外地作厨艺交流,为推广厨艺,建树良多,贡献卓著。
大师傅可有乌龙之作?有!“当年在皇宫当打荷,师傅要泡制蛇羹。我备料,师傅起锅,上桌时食客大赞好戏。事后发觉,原来备料时忘记落蛇肉,当师傅知道,几乎被打穿头!”

谈到烹饪之道,梁奀先生认为,厨师除了要把菜做的好吃、好看,还应符合食客的体质,以营养学、养生学等知识,搭配材料。
梁奀先生还认为,当下的澳门菜属融合菜。澳门饮食业,从街边特色小吃发迹,到一定规模的饭店。20世纪70、80年代,港式酒楼兴起,对澳门粤菜发展功不可没。澳门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地,随着城市的国际化,从宫保鸡丁到分子料理,食客如今可在此,品尝到各种菜系、食材。当地粤菜,也吸收了一些外国和外省的做法,不断创新。

梁奀先生说:“做厨师,需要天赋加努力,做这行不难;关键要肯学,用心,爱钻研;自己收徒最看重人品,要为人诚实,有团队精神,要尊师重道,这些都是我师傅教的。”
声明:本文文献资料参考《梁奀——澳门中厨协会理事长/文·圆圆》、《中山烹饪》,及澳门梁奀先生的照片支持,在此致谢!文章中影像照片都标明有出处。